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英雄虎胆 > 第四十一章解题之人

第四十一章解题之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白渡镇小学堂坐落在白渡镇的东南面。它是由一个小跨院改建而成的,占地并不大,拢共只有一间教室,一个杂物房,一间办公室,另有两间空房。学堂里除了宋敬贤之外,还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单身老头。老头姓秦,大家都叫他老秦头。老秦头不是和县本地人,他原籍是东北黑龙江。九一八之后,从东北一路逃难到此。据说原来一家有四口人,老婆和两个儿子全都死在了日军的炮火下。他现在就住在学堂的杂物房边上的一个空房里,充当门房。平时没事的时候,负责看看门、扫扫地、烧个水作个饭啥的。宋敬贤本身也是孤身一人,也没什么多余的随身行头。为了工作方便期间,他就在办公室里搭了个铺,平时就住在办公室里。当天晚上,林晓东他们一伙八个人跟着宋敬贤一起来到了白渡镇,正好住在学堂里剩下的那件空房内。
第二天一早,林晓东和孙成道、魏虎子三人一起出门,分头打听情况。到了午后三人陆续回来,将打探到的情况一汇合,林晓东立感情形不妙,顿时一个头有两个大。

在林晓东的印象里,他记得以前学习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过柏承君这个名字。可是这个人似乎没什么大名气,资料上记载的也不多。他只依稀记得柏承君这个人凶残成性,在抗战期间曾经制造过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后来抗战胜利后,此事被当事人家属告发,南京政府差点为此枪毙了他。后来某一个要人出面,将其保了下来。这件事情在当时也算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好像柏承君的名字就是为此才被历史资料记录下来的。

在林晓东想来,柏承君这样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土匪、流氓之类的家伙,顶多手底下还聚结一批爪牙,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原本打算摸清此地的情况,然后冒充什么黑帮、亡命徒之类的,乘他不备袭击他一家伙,不怕他到时不低头。

谁知他们打探下来以后,得到的情况和他所想的满不是一回事儿。柏承君原本是辽宁辽阳人,他以前是干什么的没人知道。只知道他在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前后,跟随他的同乡,也就是当时的和县县长刘广沛一起来到和县上任的,他当时是刘广沛的卫士班班长。不久,刘广沛将他保送到安庆集贤关省军管区军事教育团受训(当时安徽省会是安庆),结业后任和县壮训队中队长,之后又任和县保安团团长。去年年底,和城被日军占领。当时的和县县长赵勇智认为柏承君非但消极抗日,并且敲诈勒索、鱼肉群众,对其十分不满和痛恨。今年初,柏承君通过收买赵勇智的卫队长罗永安,乘机杀害了赵勇智,并以抗日为名,招兵买马、抢人抢枪,独自盘踞在和县南乡姥桥镇一带。没多久,原和县保安司令张子刚奉时任安徽省主席李宗仁之命,组建国民党和含游击纵队。张子刚任纵队司令,委任柏承君为二团团长。再过不久,时任安徽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的李本一,分别报请省府、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第五战区长官部,撤销和含游击纵队的番号,成立国民革命军第10游击纵队,李本一兼任纵队司令,原和含游击纵队缩编为第二支队,柏承君任支队长。

现在柏承君的游击第二支队有3000多人,全部驻扎在和县南乡一带。他们的粮饷除了靠和、含两县政府向地方派捐以外,还在各乡镇要道口私设关卡、布封锁线收捐纳税。并巧立通敌、资敌等名目,以绑架、恫吓、威胁等各种手段,没收货物、拦路抢劫、敲诈勒索。弄得和、含两县不管是敌占区还是国民党占领区的老百姓,都对他们怨声载道。可是和含大部分地区现正处于敌人后方,远离省政府、第五战区长官部的实际控制范围,而柏承君在此地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是这里的实际控制者。等于是当地的土皇帝,没人管得了他。因此迫于势力,大家全都敢怒而不敢言。

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试问还有哪个**帮派敢惹柏承君?除非他们吃饱了撑的,存心找死。因此林晓东原来的那个想法,实际一点可行性都没有,纯属痴人做梦!

看着林晓东凝重的神情,宋敬贤不用问都知道,这次王家的忙估计他们是帮不上了。他很失望,但也明白事实就是如此,也是没办法的事。

下午王家的总管来福跑来告诉宋敬贤,他上午去找过那个中队长了,给那家伙送去了一些酒肉外加二百块大洋,那家伙终于答应多给王家三天的时间凑钱。来福就是特意来告诉宋敬贤这个消息的,顺便也问了一下宋敬贤王家托付他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宋敬贤支吾了半天,终于还是没敢将实情告诉来福。只是说消息已经转告给他的上级了,让来福回去告诉王掌柜,叫他老人家别着急,一有消息他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的。

看着来福离去的身影,宋敬贤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今天他没说实话算是给瞒了过去,可明天呢?难道还瞒?后天可就是最后期限了。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了一会儿,可是心里像烧了壶开水似的,老是翻腾,根本坐不住。他只好站了起来,走到自己的床铺前,往床上一躺。可是躺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舒服,感觉心里边就跟猫爪子挠的一般。他知道自己终究是不甘心,总觉得这件事不该就这么妥协了。于是他干脆也不躺着了,直接站起身来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他要找林晓东再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可能用武力把人救出来。

林晓东听了他的想法后,想都不想就给否决了:“小宋同志,这样做行不通。我们先不说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把王守礼救出来。就算我们有,到时人也被我们救出来了。那我请问救出来后怎么办?你别忘了,王守礼只是这件事情的幌子,他们真正的目的是盯上了王家的钱财。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王广兴在此地家大业大,是不可能抛下一切一家子逃跑的。到那时你就不怕柏承君再找他们麻烦?我还可以告诉你,如果我们真要是把王守礼抢出来了,那就算是害了他们王家,因为这样做的话等于告诉大伙,他王家不卖柏承君的账,公开的跟柏承君叫板。那柏承君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会这么轻易的算了?恐怕到那个时候,他王家可就不是一万块大洋能了事的了。”

林晓东讲的这些后果,宋敬贤还真没想到过。现在听林晓东一分析,他立刻就像霜打过的茄子一样,一下子就蔫儿了。他能想到的最后一个想法也被宣告无效了。接下来他能做的,就是明天亲自去趟王家,以实情相告,免得老这么拖着,让人家误以为他这里还有希望。

看着宋敬贤失落的表情,林晓东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他很想安慰安慰宋敬贤,可是又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只得伸出右手,放在了对方的肩膀上,然后用力按了一下,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歉意。宋敬贤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点了一下头,报以一个苦笑,以表示自己理解对方的好意。然后,起身离开了房间。

林晓东此时心里也不好受,他其实非常想帮宋敬贤解决这件事。他知道宋敬贤这么卖力的出主意想办法,并不是为了他的个人利益着想。他只是希望通过解决这件事情,能扩大党组织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局面。当然,从这件事的过程来看,宋敬贤毕竟还太年轻,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他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化了,在没有考虑到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就轻易的答应了人家。可不管怎么说,单单就他的这种革命热情,也足以让人尊敬。只是林晓东虽想帮忙,可他毕竟不是万能的。他是特种兵出身,不是仙界出身。

晚上吃完晚饭,孙成道、季老五、范小宝、赵庆生四个人一起出门去逛街了。离开大部队加入游击队,孙成道、季老五是最开心的两个人,这其中季老五尤甚。离开了大部队,就意味着他们终于自由了。再不用每天左一个敬礼、右一个立正的了,同时活动在敌占区,意味着他们又能像原来那样跟着林晓东一起痛痛快快的杀鬼子了。这样的事情,只要想想就觉得过瘾,你怎么能要求他们不兴奋呢!

相反林晓东可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他是游击队的负责人,有一大堆的问题、难题等着他去想办法解决呢,哪有那么多闲工夫想别的。尽管名义上来说,魏虎子也是队里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但林晓东知道,实际上魏虎子更适合当一个副队长,而不适合干政委的工作。只是由于一方面大队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启用魏虎子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至少他们是老熟人,相处、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因为党的队伍讲究党的独立领导性。林晓东不是党员,不可能身兼政委之职。而魏虎子是游击队时期的老党员,更重要的是,魏虎子是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自愿加入革命队伍的,因此他对党的忠诚度无须怀疑。让魏虎子当政委,即能确保这支队伍的革命性,还能起到监督、监管他这个大队长的作用。岂不是一举双得的好事?当然,林晓东能够理解,上级领导这么做是毫无恶意的,并不是有意针对或者怀疑他,他们只是在遵守一般的组织原则而已。

别人都出去了,就剩下林晓东和魏虎子两人。他俩闲来没事,就坐在院子里的石阶上聊天。

“队长,你说我们的工作该怎么样开展啊?这些事我可不怎么懂,你得拿个主意呀。”魏虎子开口问道。

“这两天我也在琢磨这事儿呢。我们现在条件有限,八个人,一共只有四把枪,子弹也没多少。一上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我在想,我们应该尽快的想法多搞点枪支弹药之类的,加强我们的自身力量。没有这个前提,我们现在说什么都是空的。”

“嗯,是这么回事儿。”魏虎子点头附和道。

“但是我们现在为难的是,我们不知道哪里可以弄到枪支弹药。我们这里的党组织在抗战之前遭到过国民党的严重破坏,现在的县委区委这些组织都是刚刚建立不久,自身条件也十分有限,无法给我们提供太多的情报。光靠我们自己找,难度不小啊!”

魏虎子听了点了点头,默不作声。

“二位聊着呢?”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他俩抬头一看,原来是门房老秦头站在自己的门前和他们打招呼。

“是啊,秦大爷。有什么事吗?”林晓东回答道。

“没什么事。我这儿刚烧开了一壶水,今天晚上比较凉快,你们要不要拿去洗个澡或者泡壶茶什么的?要的话我给你们送屋去。”

“谢谢了秦大爷,我们自己来拿。”说着林晓东站起身,走到了老秦头的房间门口。老秦头从屋里提着一壶滚烫的开水走了出来,手传手的递给了林晓东。林晓东接过之后正要谢谢,却一抬眼看见了老秦头屋里挂着个十字架。他好奇的问道:“大爷,您屋里怎么还有个十字架啊?您信洋教?”

“嘿嘿,是啊。我原来的老伴信,后来我也就跟着信了,这不,也信了快三十年了。”

“您是信天主教还是新教啊?”林晓东随口问道。

“啊?怎么,你也是教友嘛?”老秦头惊奇的问道。

“不是,我不是教友。您怎么这么问?”

“呵呵,我还以为你也是教友呢。因为在咱们中国,不信教的人不知道情况,一般都把新教称呼为基督教,只有信教的教友才知道新教这个叫法。所以你刚才这么一说,我还当你是教友呢。我信的是天主教。”

“噢!原来是这样。那行,大爷,我走了。您老歇着吧。”打完了招呼林晓东提着水壶进了房间。老秦头一点都没说错,在中国确实有许多人喜欢把基督新教叫成基督教,很少有人知道新教的。其实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及东正教全都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他们都是起源于犹太教,以新约旧约为圣经的一种一神论宗教。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有些基本信仰不同而分成了三家。林晓东以前也不知道这些,只是碰巧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他们全家都是信基督新教的。新教这个叫法,他也是这时候才知道的。

接下来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林晓东起身出了房门,正想去洗漱一番。却惊奇的发现,老秦头一大早站在门口,正和两个穿着教士服的人在说话。这两个传教士都是中国人。其中一个教士比较特殊,他高高的个子,足有一米八的样子。皮肤白皙,长相英俊,鼻梁上还架了一副眼镜,给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感觉。他的教士袍也和边上的那人不一样,除了黑色的衣裤、白色的罗马领之外,他的衣服上还镶着一条紫红色的边。而且老秦头似乎对这个人特别的尊重,一直哈着腰低着头和对方说话,看那神情几乎就像见到了教皇一般。

等林晓东洗漱完了回到房间,放下毛巾,再回到院子里的时候,正好看到老秦头站在门口,毕恭毕敬的将两人送走。他也走到门口,对老秦头说道:“大爷,这么早就有客人来看你了?你怎么不把人家让到屋里坐会儿,也太不尊重你的客人了吧。”

“我让了,他们不愿进去,说是站一下说两句话就走。唉,好不容易见到一次,你看这弄得,多失礼啊!”老秦头一边这么说着,一边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像他已经幸福的没了边似的。

“大爷,他们是谁呀?瞧您这架势,就跟见了王爷似的。是谁啊,能和我说说吗?”

“嘿嘿,王爷?王爷算什么,现在都已经民国二十七年了,哪儿还有王爷。这是我们天主教南京代牧区的主教于斌大人,就是皇帝恐怕如今也没法跟他比。”老秦头不以为然的说道。

于斌?这名字林晓东听到过,可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在哪儿听到过呢?…………正在他极力回想的时候。宋敬贤走出了办公室,路过他身边的时候说了句:“林…………林大哥,我得去趟王家,把实情告诉人家。让他们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起来。唉…………这个该死的柏承君,他这么就没让日本人的飞机给炸死呢!”

柏承君…………炸死…………于斌…………

林晓东刹那间想起来了,这个于斌不就是抗战后救了柏承君一命的那个要人嘛!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守礼的这件事就有救了!

…………………………………………………………………………………………………………………

郑重感谢书友呱呱3叫的慷慨打赏!昨天是10月1日,智彦休息了一天。今天重新操刀上马,一咬牙砍下了五千字。就算给各位书友的一点小小补偿吧!也顺祝各位书友节日快乐!如果各位也想祝智彦节日快乐的话,就多给两张推荐票吧。这玩意儿又不花钱,又能让人高兴,太好使了!………………嘿嘿。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