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英雄虎胆 > 第二十七章得失之间

第二十七章得失之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陈保安很欣赏林晓东,不过林晓东的分析、见解他却未必都接受。这其中当然有角度、理念的不同,但同时还有专业人员不愿意轻易肯定非专业人员的那种心理优势在作崇。
“没想到林老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见识,实在是令我等刮目相看啊!就凭林老弟刚才说的话,我看当个师参谋什么的那是绰绰有余啊。”陈保安先着实的夸了林晓东两句,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我对林老弟刚才的分析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淞沪会战最大的败因有两个,第一,在战役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拿下日军的据点。不知林老弟知不知道,当87师、88师作为先头部队准备突袭敌军的时候,正是南京政府的命令让攻击行动中止了两次。导致进攻时间一拖再拖,使得日军有了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也使得攻击部队错过了最佳时机。之后我军虽然最终发动了进攻,却发现日军的防御堡垒修筑的异常坚固,再加上停靠在黄浦江上的日军军舰又不停的用密集的炮火进行支援,以至于我攻击部队无法在有效时间内拿下日军的据点。等到第十天日军的第11师团安全登陆后,就意味着我军已同时丧失了战役主动权,由主动的战略进攻迅速转变为了被动的战略防御。这大大违背了此次会战的战略初衷。第二,当战役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南京政府却将淞沪战区最高指挥官张治中将军给撤了职,老弟你既然懂军事,那就应该知道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因此我认为,以上两点才是淞沪会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林晓东认真的听完陈保安的分析,然后淡淡的一笑,不置可否。这让一边的魏虎子、孙成道感到有点失望。他们是一齐来的,可不希望林晓东在这个话题上输给对方,那多没面子啊!

见林晓东默不作声,杨汉忠和陈保安对视了一眼,两人心中都微微有些得意。看来毕竟是个年轻人,虽聪明但缺乏远见。杨汉忠接着陈保安的话题说道:“外界老说淞沪会战我军如何如何失利,其实他们这是不懂,一场战役的胜负不能单纯的看现场战果,而应从整个全局出发,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问题。是啊,我们是牺牲了十几万军人,也丢掉了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但是人们没有看到的是,正是我军通过三个月之久的抵抗,才使我长江下游的工厂设备得以安全内迁,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也焕然一新。另外,我军同时也打破了日军的行动部署,迫使其将主力转移至华中地区,与我军在湖泽山地间进行作战。而华北的我军就处于相对有利的形势,使山西的日军始终不能西越黄河一步,而这一点正是我军此次会战最大的战略胜利。”

林晓东原本说出的那些战略分析,只是针对张运辉的话做个解释而已,目的是想缓和一下大家的气氛,并不想表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后来陈保安说的那些观点林晓东虽说有不同意见,但他觉得没必要和对方争论,这些只是观念不同,没啥大不了的。可是现在杨汉忠的这番话却让林晓东实在无法听下去了。他知道,杨汉忠的这些观点在**阵营里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大部分国民党将领都普遍这么认为的。即使是到了几十年后,身处台湾的国民党将领仍然这样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民党第二号人物陈诚所写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而这些,却又都是现代中**人最反感的一种说法。于是当即林晓东就回应道:“请二位长官恕罪,小弟对二位刚才的说法不敢苟同。我先说说对陈参谋长的不同意见,第一,您说的贻误战机这件事确实有。如果当时我军动作迅速的话,日军的据点应该是可以拿下的。但是我认为,即便当时我军拿下了据点,清除了上海的日军海军陆战队,也不会对整个战局起多大作用的。因为我军占领敌据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阻止敌人的后续增援部队登陆。可现实是,敌人的增援部队在他们优势的海空军火力的有力配合下,仍然可以轻松登陆。须知现今我军的空军力量十分单薄,而海军力量几乎是零,根本无法同敌人交锋。如果光靠地面部队的阻击,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第二,您所说的张治中将军应该是主动辞职,而不是被撤职。当然这里面本身就有蒋委员长对其指挥的不满,可能最终为了照顾张将军的面子,对外才说成辞职的。但这个问题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张将军确实在战役指挥中存在着不当,蒋委员长的批评是很有些道理的。我们不说别的,就说战役之初张将军作为整个战场的总指挥,却在日军对我各阵地进行反复进攻的时候,丢下总指挥部不管,却总是跑到最前沿去督促某个部队的具体作战事宜。这么做造成的结果是,不但前线部队的各级长官找不到他,就连统帅部和蒋委员长都经常联系不上他。这样的指挥方式难道不该受到批评嘛?要知道这是大兵团之间的作战,做为战地最高长官不守在指挥部里审时度势、纵览全局,却甘愿跑去当一个战地督战官,除了说他不称职之外,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更贴切的说法。”

这段话听在杨、陈二人耳朵里如同爆炸般的惊人!尤其是后面针对张治中的说法。要知道张治中当时还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职务,说他不会带兵打仗,那岂不是等于说此时的**中几乎没人懂得带兵打仗了吗?其实林晓东认为张治中最不合格的一条还没说出口呢,那就是此人在淞沪会战中是以一种落后的、过时的方法在指挥一场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面对日军陆海空一体化的强大攻势,张治中仍然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式防御,失败早已是命中注定的。只是顾忌到这样的一种军事理念对一个没当过兵的平民来讲,太具有专业性了,所以才隐忍不说。虽然当时中国国防力量整体落后于世界,战争理念过时也不是单单张治中一个人。可林晓东不明白的是,作为一个国防军事学院的教育长,张治中难道就不知道在大战前研究一下当代世界别**队的武器装备和现代化的作战方式吗?

“至于杨师长说的胜负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通过淞沪会战三个月的战役,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工厂得到充足的时间迁往内地,同时我国在政治、外交上赢得了一定的声誉,这两点我赞同。要说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事实。从战前的形势看,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将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了华北,以图利用华北平原地形消灭我军的有生力量。会战爆发后,日军不得不将主力调动到了华中地区,使得其机械化部队只能在湖泽水网地区进行作战。但问题是,在这种不利于日军的地域我们却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还是碾过了湖泽,迅速占领了杭州、南京等地。从这个结果来看,我只看到了对日军有利的形势,一点看不出**的胜利果实在哪儿。至于说到山西的有利形势,请二位将军恕小弟狂妄,我更加不敢赞同。第一,**在华中战场投入了几十万的大军。如果没有华中战场,这几十万大军同样可以投入到华北战场。第二,如果华北方向作为主战场的话,我军完全可以利用忻口、娘子关天险和黄河天险阻止日军攻入山西和跨过黄河,保卫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甚至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军还可以从忻口、娘子关高处而下,或跨过黄河,从黄河的东、西两端夹击日军,逐步将晋北和华北的日军压迫到冀中地区及北平附近。当然,要是形势真的发展到这一步,日军也会寻求别的突破口,比如从青岛登陆,或是从上海登陆,以求打击我军的侧后方。但就算这样,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徐州和临沂一线,出兵打击日军登陆部队的侧翼,或是利用南京至上海的国防工事抵御日军从上海方向的进攻。因为日军不可能到处都是主力,我们同样可以根据战场形势随时改变我们的作战意图。如果这样一来的话,我军既避免了现在的两线作战,同时又将战线控制在了华北外围,保住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们的长期抗日就会拥有坚实而丰富的物质基础。比起现在所谓的什么山西有利形势而言,我看是要有利的多。”林晓东对这些话题侃侃而谈。在军校的时候,为了探讨这些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他和他的同学们几乎每晚都要争论的面红耳赤。因此,说起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得失心得,林晓东几乎就是张口即来。

屋内的地上此时掉了一地的眼睛。这其中,魏虎子、张运辉、孙成道他们基本是没听懂,只是茫然的看着林晓东,所想的是:他的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怎么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呢。而杨、陈两位却是实在跟不上林晓东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尽管林晓东认为这些思维方式和作战方式早已过时,根本不值一谈。但在1938年的中国,它的存在实在是有点超前了。

陈保安从心底里不想认同林晓东的话,可是不认同没关系,关键是你要找到合理的反驳观点。但问题是,林晓东说的话他还没完全消化掉,怎么可能找出有针对性的反驳呢?他想了想,最后硬着头皮问道:“老弟的想法真的是………………挺独特的。不过我倒是想知道,既然你不认同淞沪会战的作战结果,那你对于徐州会战也是不敢苟同的咯?”

陈保安的话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因为对于徐州会战,**将领们普遍认为:虽然在整个徐州会战后看似**没打胜仗,但从长远利益来看,**是打胜了。因为它耽搁了日军的进攻时间,打乱了日军的战役安排,充分发挥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安排。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其实真正阻挡住日军前进步伐的是黄河的决口。1938年5月19日,由于形势万分危急,蒋介石下令扒开花园口的河堤,造成人为的黄河泛滥,使几百万沿岸百姓流离失所,但确实阻挡住了日军前进的势头。),但从整个战局发展的情况来看,**的这次徐州会战失利,纯粹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主要是台儿庄战役)。

“对于徐州会战的胜负问题,小弟不想多说。不过有几个我个人的观点提出来,想请两位将军指教。第一,徐州失守,日军便占领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为日军提供了一个连通南北的可靠后方。第二,徐州失守,使得日军可以利用津浦铁路随意的调兵遣将、纵横驰骋应对自如。今天来看,如果当时**的战略战术能够灵活一点的话,就绝不会出现这些状况。根据就是,战役初期,如果汤恩伯军团能果断攻占峄县,坚决堵住濑谷支队的退路,那濑谷支队绝对逃不脱被全歼的命运。第二,我军的战役指挥能力实在是太古板了。战役初,日军以第114师团和第5师团在徐州以东攻击我军主力,其余的日军主力部队从南北方向对我徐州作深远迂回。其表露出来的战略姿态其实非常明显,即打通津浦线,对我徐州的主力部队形成合围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军统帅部不做任何针对性的部署,却仍然按照事前布置的计划,先后把六十万大军调集到徐州附近。试问这样的打法又怎么能取得胜利呢?要让我说,此时我军应采取红军对我第四次剿共战役时采取的战略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灭其一路。事实上敌军的进攻姿态是非常薄落的,他们总共也就30万军队,还要分六路围攻徐州。我想没有一个将领会把这些人平均分配到各路。从地图上看,此次徐州会战地域广阔,如果以徐州为中心的话,其北面的作战半径为约200里,东面的作战半径为150里,南面的作战半径为300里到200里,按以上所说,日军此次作战周长线为1000里。明显敌军的兵力严重不足。实际上在整个战役中,日军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陇海路中段以及徐州以东方向,在淮北苏北方向总兵力不足一万人,为我军歼灭其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惜,我军白白的错失了这么好的机会,没能乘机扭转整个战场的局势。而当日军的合围之势形成之后,我军的战略宗旨就只有一个:撤退、撤退、再撤退。使得大好的作战形势毁于一旦!”

这些话说完,陈保安对林晓东由衷的感到佩服:战前形势、战后分析、敌我态势,林晓东都说的头头是道。几乎可算是无懈可击。这样的人才要是能加入我们的队伍,无疑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因此,他决定不再犹豫了,打算立即跟对方挑明。于是他开口说道:“林老弟,你的才智为兄太佩服了!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陈参谋长,林老弟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我们川军是个小庙,容不下这尊大佛。要不然,我杨某人肯定不放他走的。来陈参谋长、张营长,我们向这几位壮士敬一杯,祝他们鹏程万里,早一天出人头地。”

陈保安听了杨汉忠的话,顿时楞在了当场………………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