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面试(上)
早晨八点,唐甬已经赶到了位于郊区黄山的蒋官邸。
这里原为重庆富商的私人财产,后来被蒋介石侍从人员征购,为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在重庆最常居住的官邸。
唐甬向卫兵通秉后,被安排坐进了门房等候。
从门房的窗户里,他可以看到宁静的前院后立着一座中西结合式的三层楼房,楼下松林围绕,浓荫蔽日。他知道这里就是眼下中**政领袖蒋介石居住的云岫楼。唐甬曾在前世里来这里游玩过,那时候游人如织,串杂着小商贩的叫骂声,哪里有现在这份宁静肃穆。
这座小楼正面挂“云岫”匾额,字迹犹如游龙,令人观之忘尘。然而此刻的唐甬甚至能感觉到就在距离自己不足百米外的地方,中国第一强人正在掌控着整个中华大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影响上百万人的兴衰命运。
那一刻,唐甬心情极为复杂,紧张、兴奋、敬畏、欣喜、无奈、自豪等等念头在他心底盘旋。
无论如何,这将是他决定在这个乱世中以一种新的强悍姿态生活下去的第一步!
也是关系成败的最重要一步!
既然已经作出了抉择,那么就走下去吧!,
那时候几个字莫名地跃入他的脑海:
“金殿面试。”
过不多时,门房侧门一开,陈布雷走了进来。
唐甬连忙起立,口中称道:“校长。”
陈布雷微微一笑,说:“你随我来吧。”
就这样唐甬跟随在陈布雷身后,走过了阳光洒射下的小院,进入了云岫楼一楼的客厅。
客厅布置极为简单,只有一张会议桌,几把椅子。
陈布雷轻声说:“你稍坐,我去看看委员长来了没有。”
但是唐甬绝对可以想象平时能够坐在这张桌子旁的都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顾祝同、陈诚、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哪一个不是在近代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天下间,能登此堂着,十数人而已!今天也算上我一个!
那一刻唐甬心中有种类似小人得志似的自豪。
厅门一开,一个瘦削的身影走了进来。
唐甬一眼认出这是他无数次在影视屏幕和历史资料上见到过的那个人,那个从奉化的盐商铺子里走出的少年,今天已经站在了中国权力的最巅峰。他就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中缅印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唐甬立刻向弹簧一样跳起来,立得笔直地向蒋介石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驻印陆战一师上校参谋长唐甬向委员长报到!”
穿着一身长衫的蒋介石挥挥手,用带着浓厚奉化口音的语调说:“唐上校,坐坐。”
唐甬看到站在蒋介石身后的陈布雷也示意自己坐下,才勉强将屁股靠在椅座的边缘上,上身则挺得笔直。
蒋介石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缓声道:“唐上校是宁波人?”
唐甬这才看见五十六岁的蒋介石比自己在电视和历史照片上看到的显得更苍老,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眼角边由于睡眠不足和忧思过度而拖出几条很深的皱纹。他定了定心神,道:“报告委员长,我是宁波鄞县人。”语气中特意加进去了一些宁波口音。
蒋介石点点头:“你们师的请愿书我已经看过了,虽然不符合纪律,但是情况特殊,情有可原。”
说到这里,蒋介石话锋一转:“现在国内抗战形势严峻,国际战况复杂,而英美又妄自尊大,你对当前的形式有什么看法?”
唐甬心头一震,这就算是出题了,自己这些天精心准备,就看这一下子了。
从国际形势上来说,现在英美联军已经在北非登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胜局在握,而我军也驰援美军在瓜岛重创日军,可以说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相继转入盟军手中。上个月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也强调了中国和缅甸的战局将关系到未来整个世界战局的走向。
对于日本来说,现在太平洋战事吃紧,使得它不得不从本土和中国战场抽调兵力,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其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国内战场动大规模进攻,从而更倾向于同**处于相对平衡的对峙状态,同时大力扶持汪伪政府,希望达到以华制华,以战求和的目的。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全部的海岸线和公路线全部被日军封锁,一切援华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运抵。驼峰航线运量低,危险大,而且消耗严重,每运一吨汽油至国内飞机本身就要消耗一吨汽油。更为重要的是,驼峰航线的主要运载力由美军提供。这就是说我们泱泱大国被一根缰绳勒在喉咙上,丝毫自己做主不得。”
说到这里,唐甬偷眼看了一眼蒋介石,只见蒋介石身体微微前倾,听得十分认真,可见自己前面的大局分析还是对了他的胃口。
于是继续道:“以我看来,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扭转抗战形势的关键就是打通滇缅公路运输线,只要这条国际动脉畅通,大量的援华军事物资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同时我们也可以和国际盟友进行贸易交换,可以用我们中国的物资去换飞机大炮。我师在中南半岛和太平洋战场上同日寇精锐部队数次交锋均能获胜,证明中**人的素质绝对不逊色于日军,只要我们有了优良装备,绝对可以有把握将日寇赶出境外。”
蒋介石点点头,缓声道:“不过要向反攻缅甸,还是需要英美的帮助吧。”
唐甬想,历史上卡萨布兰卡会议倒是研究过美英协助中**队于1943年反攻缅甸,但是英国人自己家都顾不及,哪里管得上这块远东殖民地。而美国人先欧后亚的基本国策则决定了不可能在远东投入重兵,中国人能够依靠的还是自己。